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了海绵状血管畸形(CMs)的自然史,但是各种报道结果的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研究设计不同,对新发血管事件的定义不同,或人群不同。因此,倘若以整体的发病率作为事件的发生率,或以整体的发病率评价患者的危险因素,这会产生一定的误导。
为此,来自加拿大的R.LochMacdonald等对25项CMs自然史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探讨了产生CMs自然史异质性的原因,并通过汇总数据探讨了相同组群CMs的自然史。该研究结果于年5月发表在Neurology上。
这篇系统性综述把出血定义为症状性出血+出血的放射学证据。自然史异质性的原因定义为把出血和再出血混淆在一起,把再出血前以及首次出现2年后混淆在一起,把脑干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混淆在一起,以及他们的计算方法。
结果发现,再出血率高于出血率(incidencerateratio16.5,p0.,95%CI9.7–28.0)。首次出血2年内再出血率高于2年后(incidencerateratio1.8,p=0.,95%CI1.5–2.0)。每年非脑干出血的发病率粗略估计为0.3%/人年,每年脑干出血的发病率粗略估计为2.8%/人年。每年非脑干再出血的发病率粗略估计为6.3%/人年,每年脑干再出血的发病率粗略估计为32.3%/人年。再出血的平均时间为10.5个月。出血后完全恢复率为38.8%/人年。出血后完全恢复或最小残疾率为79.5%/人年。出血后死亡率为2.2%。
最后作者认为脑干CMs症状性出血或再出血发病率较高。首次症状性出血增加了症状性再出血的机会,2年后再出血率逐渐下降。
北京看白癜风要多少钱北京看白癜风的最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