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是由一组病毒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该疾病发生率高,成人每年可发病1-3次,儿童发病2-7次。普通感冒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措施预防,治疗以对症为主。
1.感冒症状药物选用参考
抗感冒药分类
代表药
治疗症状
抗过敏药
氯苯那敏(扑尔敏)
打喷嚏、流鼻涕
收缩鼻粘膜血管药
伪麻黄碱
鼻塞
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
头痛、发热、全身酸痛
镇咳药
右美沙芬
咳嗽(干咳)
祛痰药
愈创甘油醚
痰多
2.特殊人群和疾病禁用和慎用抗感冒药
特殊人群
禁用或慎用药物
婴幼儿
禁用(1岁)或慎用(3岁)阿司匹林:引起瑞氏综合征。
禁用双氯芬酸钠:可抑制PG合成与释放,造成血尿。1岁儿童禁用,不推荐14岁使用本药口服制剂。儿童禁用肌内注射。
禁用金刚烷胺:1岁的儿童。
避免使用氯苯那敏:新生儿和早产儿不宜使用氯苯那敏,也不推荐6岁以下儿童使用。
慎用伪麻黄碱。
孕妇
禁用可待因:可使胎儿成瘾,引起新生儿戒断症状;分娩期服用可引起新生儿呼吸抑制。
禁用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妊娠3个月内妇女。可影响早期胎儿的发育,故妊娠早期妇女禁用,妊娠中、晚期妇女慎用。
禁用阿司匹林:妊娠前3个月服用可致畸胎;后3个月长期大量服用可使妊娠期延长及增加产前出血的危险性。
禁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妊娠早期可致心血管畸形和腭裂,晚期用药可致心肌退行性变化等。
禁用金刚烷胺:有致畸胎的作用。
慎用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氯苯那敏。
哺乳期妇女
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右美沙芬、金刚烷胺:可随乳汁排泄,产生不良反应。
慎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待因、伪麻黄碱、咖啡因、愈创甘油醚:可进入乳汁。
慎用氯苯那敏:有抗M胆碱受体作用,可能抑制乳汁分泌。
特殊职业者
(司机、高空作业、仪器者)
禁用氯苯那敏:因可引起的中枢抑制,导致镇静、嗜睡等副作用。
禁用右美沙芬:可引起嗜睡、神志不清等不良反应。
禁用金刚烷胺:可引起眩晕、抑郁、焦虑、幻觉、精神错乱、共济失调。
肝功能不全
慎用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均有一定的肝毒性,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肝坏死。
慎用右美沙芬:经肝脏代谢。
肾功能不全
慎用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其可能对肾脏有毒性,长期大量服用,可出现肾绞痛,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慎用金刚烷胺:主要经肾脏排泄,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其半衰期可延长至7~10天,易蓄积产生不良反应。
消化性溃疡
活动期:禁用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可引起胃穿孔、胃出血。
有胃肠道溃疡史患者:慎用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
慎用咖啡因: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
慎用愈创甘油醚:刺激性祛痰药,能刺激胃黏膜。
血液疾病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禁用阿司匹林,通过减少PG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加重凝血障碍。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慎用对乙酰氨基酚、双氯酸钠、布洛芬等,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可能加重出血倾向。
粒细胞减少症:慎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及双氯芬酸钠,可引起粒细胞减少。
心血管疾病
严重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禁用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可增加严重心血管血栓、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
高血压、心力衰竭或有病史者:慎用布洛芬,其可引起水钠潴留及水肿。
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患者:慎用伪麻黄碱。
呼吸疾病
支气管哮喘:禁用阿司匹林,可诱发以鼻窦炎、哮喘和阿司匹林过敏“三联症”为特征的阿司匹林哮喘综合征。
交叉过敏:有使用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后诱发哮喘、鼻炎、荨麻疹病史者,禁用其它非甾体解热镇痛药。
下呼吸道感染和哮喘发作患者:避免使用氯苯那敏,可使痰液变稠而加重疾病。
痰多患者:避免使用可待因、右美沙芬。
青光眼
慎用氯苯那敏、金刚烷胺:具有抗胆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