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妇幼界》现推出“妇幼风采”系列报道,通过这些报道让我们认识这些最美医生,颂扬大医精诚理念,为医患沟通架起桥梁。好了,话不多说,一起跟随小编走进医生们的真实世界,传递爱与理解,收获一份感动吧!
名医资讯:孟晨,主任医师,医院呼吸介入科主任,济南市儿童呼吸病介入诊疗中心主任,济南市十佳医师、山东省十佳(女)医师。现任国家卫计委儿童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专家成员,中国支气管病及介入肺脏病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介入呼吸病学组全国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支气管镜医学协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间质性疾病协作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儿科支气管镜协作组组长,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
学科研究及专业擅长:儿科肺部重症感染、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不明原因咯血、喘息原因待查及肺间质性疾病等的诊治。
见到孟晨主任的时候,她刚刚结束了一台手术,带着满身疲惫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作为医院呼吸介入科主任、全国知名专家,孟晨在全国的影响力不需赘述,找她看病的患者不远万里,纷纷而至。自年,孟晨率先在山东省开展儿科支气管镜诊疗,至今已经完成支气管镜下诊疗操作达余例,年手术量达余例,医院成为全国第二家年手术量突破医院,四级介入手术更是目前国内开展此手术等级最高、医院引领国内儿科呼吸介入发展方向。
学科发展,奠定业界地位
“在临床中,孩子患上呼吸系统的疑难杂症,往往都会在没能得到明确诊断的情况下而盲目治疗。面对幼小的生命和家长期盼的眼神,还有父母眼睛里滚动的泪水,作为从事呼吸疾病研究的我,只有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从患者的需求和利益出发,寻求更为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挽救患者那脆弱的生命。”孟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她组建呼吸介入团队的初衷。
十余年的经历,十余年的劳作,让孟晨那满满记忆中存储着太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年1月,临近春节。孟晨收到一封来自成都的求救邮件,邮件中孩子家长陈述了孩子的危急病情,孩子出生60多天来,呼吸困难,一直在监护室借助呼吸机维持生命。经商的父亲放下了所有生意,奔波各地求医,并委托朋友在香港、美国等地打医院和医生,可结果让他失望了,医院和医生都没有给出一个良好的治疗方案。就在残酷的现实快要击溃他们心中最后防线的时候,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孟晨主任是该领域的行业翘楚,于是把孩子的全部资料通过Email发了过来,并带胸部CT来济南拜访了孟晨主任。
“这个孩子的情况非常特殊,年龄小、体质弱,相关检查显示孩子严重先天气道畸形,气道狭窄,正常这样大小的孩子气管直径5至6毫米,而这个孩子仅有2毫米。”孟晨介绍说,该患儿先天性气道狭窄畸形并伴有血管吊带,传统治疗要采取开胸手术,孩子体质弱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创伤手术。于是,她决定用支气管镜进行介入微创治疗。
孟晨医院领导及老师刘玺诚教授的支持,多次组织呼吸介入科、儿童重症医学科、心外科、麻醉科以及颅脑外科等科室专家进行病例讨论,多重考虑后决定先放支架治疗气道狭窄,情况好转后,再做血管吊带手术。就这样,一个幼小的生命得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得以保全。孟晨以及她带领的呼吸介入诊疗团队安心了,在她看来,这一切都归功于团队的密切配合,以及对新技术的不断探索、完善和追求。孟晨从事儿童呼吸介入诊疗以来,已完成数万例的介入手术,患儿年龄最小的仅仅为36周早产儿,体重不足2kg。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
孟晨带领着她的呼吸介入团队,牵头成立山东省医学会儿科支气管镜医学协作组、济南市儿童呼吸病介入诊疗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粘膜活检、气管异物取出、镜下气道止血、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冷冻治疗术、氩气等离子凝固术、电凝治疗术、激光治疗术及支架置入术等介入诊疗。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治疗及手术操作经验,其专业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目前,呼吸介入诊疗中心与儿童重症医学专业、心血管专业、麻醉专业、胸外专业、耳鼻喉专业、影像专业、检验专业等建立起多学科联合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会诊、转诊、联合手术的一体化诊疗,使疾病得到快速、直接、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极大地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崇尚医学,从实践探索
医学的发展向来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引领行业趋势的呼吸介入技术,它不仅承担着所有患者渴望健康的梦想,还承担着医学发展的未来使命,攻克复杂疑难重症成为孟晨一直坚持不懈努力的目标。
在业界,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环这类病症,包括双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迷走,肺动脉吊带等,可以形成对气管的压迫,表现为严重气喘、反复肺炎等呼吸道症状,几乎不表现任何心脏异常的症状,即使心脏彩超有时也难以做出诊断。患儿多是以呼吸道疾病就诊,而呼吸介入科依据丰富的经验,经支气管镜检查后,对怀疑存在心血管发育异常的患儿,及时请心外科会诊,通过进一步超声、心肺血管三维重建检查,明确此种“隐蔽”先心病的诊断,再通过心血管科、呼吸介入科联合手术治疗,以更加微创有效的手段,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在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同时,有效地节省了医疗资源,减轻了病患的痛苦,减少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初期的支气管镜技术主要用作呼吸道发育异常、重症肺部感染、反复咳嗽原因不明、咯血原因待查以及胸外伤导致支气管断裂等疾病的诊疗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孟晨逐渐发现,复杂、疑难、危重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越来越多,随着儿科医学水平、急救能力的整体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微创医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支气管镜仅仅用于诊断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越来越多的复杂气道疾病患者需要微创介入治疗。从年开始,孟晨着手于儿童呼吸内镜复杂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
然而,现有的设备及技术是参照成人标准设计的,成人的呼吸内镜外径有6mm左右,而要求儿童的内镜标准低于2.8mm。儿科当时临床的状况和现实,让孟晨清楚地认识到,成人的技术及经验不能照搬至幼儿患者,这使得儿童内镜诊疗技术曾一度停滞不前。内镜微创技术绝对不能成为“鸡肋”,为了使这项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年,孟晨带领自己的团队向成人内镜专业手术。学成归来后不断改良设备与技术,大胆创新,孟晨又开始积极投入到整合幼儿呼吸介入诊疗设备的战役中。
通过成人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改进及设备的改良,孟晨率先在全国儿科开展经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气道狭窄、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增生性病变、支架置入术治疗气道狭窄及气管支气管软骨软化症等疾病。除将国内外先进的呼吸介入技术引入儿科之外,孟晨还带领团队不断开拓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儿童咯血是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危重症,其中因为肺血管畸形造成的咯血更为凶险,传统治疗方法只能开胸切除肺叶。年初,孟晨成功运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救治了一名6岁大的咯血患儿,既避免了开胸切除肺叶,又挽救了患儿的生命。省内儿科领域对于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没有成熟的治疗经验,通过与影像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心血管科的多学科联合,孟晨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大咯血的患儿带来了福音。
鉴于传统诊疗方案在检查、治疗上的种种局限与束缚,为了挽救危急重患儿的生命,为了让患儿重获健康,让妈妈眼里不再有泪水,让无数家庭不再有遗憾,孟晨甘冒风险,毅然决然地挑战未知领域,摸着石头过河,呕心沥血,不知疲惫地深入探索儿科呼吸介入诊疗领域。孟晨这么多年的努力一直在路上,在儿童呼吸介入技术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探索。
尊重生命,从细节开始
“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细心,他们不像成年人那样能够准确地表达病情,这就要靠医生的细致观察,同时还要和家长充分沟通,多了解孩子的病情,以取得家长的充分理解和配合,并结合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才能制定好诊疗方案来解救孩子的痛苦。”孟晨道出了自己这些年来如何给孩子看好病的“秘方”。
儿科医生的属性显而易见,每天免不了和孩子们打交道,为此,从医26年的呼吸介入科主任孟晨很有心得。为了这些就诊的孩子,孟晨总是仔细再仔细,精心呵护这些患病的幼苗。
孟晨介绍说,来自济宁的5岁患儿贝贝(化名),发烧咳嗽5天,体温高达40度,被当地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逐渐加重。医院后,孟晨主任细致入微地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医院先进的内镜诊疗技术,并辅以胸部CT、B超诊断,判断其为重症肺炎并肺不张、胸腔积液,随后对其进行了胸腔积液穿刺引流、内镜下重症肺炎部位介入治疗。患儿当天的体温就恢复了正常,一周后肺不张明显缩小,两周后康复出院。
“孩子的病都是大事,作为儿科医生更应该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正是对孩子们的责任感,让孟晨每天都会用心去关照每一位患儿,这种习惯多年来从未改变过,因为在生命面前,不能有虚假,这是孟晨的人生信条,也是她作为一位儿科医生始终遵循的职业宗旨。
年10月19日,颇具传奇经历的小宝(化名)又回到了医院接受复查治疗,这是他第4次返回呼吸介入科了。说起小宝的曲折故事,我们还得将视角拉回到年2月。当时,不满周岁的小宝误食了一块纽扣电池,家人并未发现,但随着他发热、痰中带血、吞咽困难等症状的出现,让小宝的爸爸妈妈紧张起来。小宝的哥哥由于遗传病史,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作为家庭未来的希望,小宝的病情牵动着一家人的神经。
小宝医院,被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经过9天的治疗,病情一直没有起色,且越发严重,呼吸异常困难,后转送到医院重症医学科,经检查,发现食道有异物,形状为圆形,食道被严重腐蚀,形成了漏洞,连同气管也被腐蚀,形成穿孔。因气管、食管瘘严重,医院做修补手术,病情有所好转,但好景不长,由于补片发生脱落,小宝病情再次反复,不得不寻求孟晨的帮助,为小宝做气管覆膜支架手术,否则,生命不保。因此,小宝再次回到了医院。
几经反复,覆膜支架手术后的小宝,现在进入了康复期,一切都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孟晨表示,小宝的手术难度极大,他的治疗还需要一个较长周期,毕竟孩子小,器官的生长期还很漫长。看着活泼可爱的小宝,孟晨心里得到了很大的慰藉,她希望小宝能够快乐地成长,这也是一个医者本分的最终归属。
采访结束了,孟晨也说出了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呼吸介入技术团队,在医院新内科综合病房楼启用后,建立自己科室中的ICU,在技术研发上继续前行,努力探索,为更多需要治疗的疑难危重症患儿营造一个安全的港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