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定义
肝血管瘤是肝脏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达到0.5-7%,女性多见,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常规健康体检的普及,发现率逐年升高。肝血管瘤以单发多见,但仍有10%的肝血管瘤为多发。直径4cm以下的肝血管瘤被称为小血管瘤,5-10cm的肝血管瘤被称为大血管瘤,10cm以上的肝血管瘤则为巨大血管瘤。大部分的肝血管瘤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当肝血管瘤过大或临近,压迫消化道的时候会产生上腹胀闷,进食后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部分大的肝血管瘤严重时会引起黄疸,出血,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减少等临床表现。
肝血管瘤是否需要治疗
大部分的肝血管瘤不需特殊处理,仅仅严密观察即可。但当血管瘤进行性增大或超过5cm,产生严重的压迫症状或有出血倾向,引起黄疸,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发生时,需要外科干预。目前最常用的外科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肝动脉结扎,经皮肝动脉介入栓塞,射频治疗及微波治疗。其中外科治疗时目前最常用、最传统的治疗方案,但手术切除往往存在着风险性高,术后并发症多,创伤大,患者心理压力大等弊端。并且一些肝血管瘤位置较为复杂,更加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导致手术难以下“刀”,不易确定切除范围。近年来微波治疗的兴起为需要外科干预的肝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微波治疗的简介
微波治疗是近十年来新兴起的局部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各种实性器官的肿瘤,因具有消融范围大,形态规则,消融效率高,可止血及组织切割。操作时间短,操作安全,并发症少,且临床费用较低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微波治疗的原理是利用微波电极间高频电磁场引入瘤体,引起瘤体内电介质的分子、离子相互碰撞产生热能,从而引起肿瘤组织坏死,却并不影响周围正常组织。
微波治疗肝血管瘤的方式
近来较为流行的微波治疗肝血管瘤的方式主要包括CT定位下微波治疗肝血管、B超定位下微波治疗肝血管瘤、腹腔镜下微波治疗肝血管瘤、开腹手术中微波治疗肝血管瘤等几种方式。各种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临床上根据具体的情况会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微波治疗肝血管瘤的适应证及禁忌症
适应症包括:1.直径在10cm以下的压迫症状,有黄疸,出血倾向的肝血管瘤;2.手术切除后残存或复发,或位置较复杂,无法手术切除或无法需扩大手术切除范围的肝血管瘤;3.生长速度较快的肝血管瘤;4.有微波治疗肝血管瘤意向,对于手术存在恐惧的患者。
禁忌症主要包括:1.超过10cm的巨大肝血管瘤;2.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微波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3.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微波治疗肝血管瘤的展望
微波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它可与其他多种治疗联合应用,也同时促进了微波治疗肝血管瘤的发展。随着微波治疗设备的发展、完善,病例与经验的进一步积累,治疗方案选择的个体化,微波治疗有望成为肝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案。微波治疗肝血管瘤的经验不断完善也同时利于微波治疗其他实性脏器良恶性肿瘤的探索与发展。明日我科会有一台大肝血管瘤的微波治疗,小编会在征得患者的同意下及时更新。
更多资讯,请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如何小孩白癜风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