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京报网
又是一年暑期,又现青少年整容热。据央视报道,抱着“早做早变美”的心态,不少青少年想趁着暑期通过整容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开双眼皮,打瘦脸针、玻尿酸填充,甚至要求医生按照漫画人物形象给自己做“无辜眼”、“猩猩耳”。整容低龄化趋势愈发明显,部分青少年陷入“颜值即正义”的认知误区,值得高度重视。
“肤白”“大眼”“高鼻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个人美不美要和这些要素挂钩;近年来,网络、动漫流行的审美观,更是影响了青少年的审美判断,以至“无辜眼”“猩猩耳”受到推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追求容貌美,本是人之常情;希望通过整容掩盖身体缺陷,也无可厚非。值得警惕的,是整容背后畸形的审美观。
青少年整容,首先折射家长的“容貌焦虑”。很多家长不仅望子成龙,还对孩子的颜值有很高的期望。《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为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家长对孩子的容貌应有清醒的认知,既不能因为孩子“撒撒娇”就任其为之,也不能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贸然拍板为孩子整容,或许能达到期望的容貌,但也改变了孩子的审美倾向,可能得不偿失。
忽悠青少年整容,各类医美机构更是难辞其咎。“我是怎么说服爸妈去做整容的”、“学生党也适合的微整形”,青少年欠缺独立判断能力,宣传广告以及流行趋势中对“美”的营销,很容易对其产生诱导效应。像“无辜眼”、“猩猩耳”等整容项目,不过是昙花一现。若让青少年跟风整容,以后很可能后悔莫及。再说,青少年骨骼还未完全发育,一些项目会导致后续发育出现问题,甚至存在不可控的并发症,更不可不慎。
美从来没有某种定法,审美本身就是一种整体性的主观感受,怎么可能用一个标签来定义?美是多元的,更是鲜活的,作为最为复杂而丰富的个体,容貌美不该也不可能僵化为“大眼瘦脸”。审美价值观的形成对于青少年尤为重要,不仅直接影响其对事物的认知,也将影响未来的价值走向。腹有诗书气自华,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