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扩张指皮肤或粘膜表面的这些血管呈丝状、星状或蛛网状改变。表现为鲜红色,玻璃片压迫后不退色,单发或多发,缓慢发展,或发生后无明显增大,可限于某部位,也可范围较广泛,既可以是局部的改变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特殊表现形式。大多不能自行消退,影响美观。
毛细血管扩张症,可以原发,如血管痣、遗传性良性毛细血管扩张等,也可以继发于即硬皮病、酒糟鼻等疾病。
常见的毛细血管瘤扩张症:1毛细血管先天性畸形即先天性毛细血管壁薄弱,以致不能收缩。
发病部位:本病多自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于面部、颈部和枕后、头皮部。可单侧、散发,亦可双侧、多发。
表现:最初皮肤或粘膜上有一个大小不一,淡红色或暗红,或紫红色皮损,自针尖大小至一个肢体或半侧躯干,哭闹后颜色加深,界限清楚,形状各异,不高出皮肤,局部则较高,压迫后,表面光滑。
发展:随年龄增长,如儿童或青壮年有可能在其上有症状或结节状损害,多数发生在小腿和足部,可表现为疼痛性紫蓝色结节和斑块,尚可破溃。
病理:真皮上中部毛细血管扩张,随年龄增长,毛细血管扩张可增多,并延及真皮深层和皮下。
2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多发生在正常儿童,孕妇及有肝病患者。病因不明,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表现:皮损形态似蜘蛛,肉眼可见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似蜘蛛足。稍隆起,压后可见动脉性搏动。大小不等,大至直径1~1.5cm。
发病部位:好发于面部、颈部、手部,亦可发生于躯干上部。多数患者为单发,常常在一侧。
如发生在鼻粘膜、唇部的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难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鉴别;如发生在儿童,多数持续存在,难以自然消退;如发生在孕妇,有望分娩后6个月左右消失,如再妊娠有在原处复发的可能。
3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属常染色体显性疾病,以皮肤、粘膜及内脏的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扩张伴出血为特点,发病原因尚不明。
表现:点状鲜红或紫红色斑疹斑丘疹。一般直径4~5mm,,也可表现为线状或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界限清楚,压迫后变白,松开很快可复原。此皮损多持续存在而不能自行消退。
发病时间:多从儿童期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亦逐渐增多。
部位:好发于面部、耳部、躯干上部、甲床、唇、舌、腾、鼻粘膜。亦可累及内脏器官如消化道、肝、脾脏、肺、脑膜及大脑部位。
病理: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区,可见壁薄的扩张的大而不规则的血管。有肺动静脉瘘,末梢血象显示红细胞增多,凝血时间、血小板均正常,凝血因子V可轻度减少。儿童期反复鼻出血,逐渐发展为皮肤粘膜上的毛细血管扩张,以至内脏出血,有明显的家族史,一般不难诊断。
更多人在看:
?皮肤的构造你知道吗?
?红血丝的最新治疗方法
?红血丝治疗之后又出现?那是因为你没用它!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