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了癌细胞”,国庆前,这则新闻引起社会轰动,各家媒体争相报道,不少患者及家属慕名找到研究者——浙医二院教授晁明。近日,医院介入团队与晁明教授一起为一位患者实施介入手术,其间注射了小苏打。这是我市首例接受“TILA-TACE”(靶向肿瘤内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疗法的患者。
为什么会选择这种疗法?如何看待“小苏打饿死癌细胞”?昨日,记者采访医院医生。他们说,注射小苏打是治疗肝癌中的一个步骤,也综合应用了其他微创手术方法。
10月4日晁明到金华
王大爷今年75岁,早在年4月的一次体检中,他就被查出肝部有一个4厘米的肿块,但他没有告诉家人。
今年9月中旬,王大爷的上腹部胀痛,伴发热两天,医院就诊。经过CT和MRI(磁共振)及临床实验室等检查,医生确诊他患有肝癌伴肝内转移,大病灶内合并出血。由于发现晚,外科手术切除肝癌已经不可能,放射介入科陈明高副主任建议可行“介入栓塞”治疗,简称TACE(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王大爷的儿子在杭州工作,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在“十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了癌细胞”的新闻出来后,他们很快就注意到了,并仔细阅读了相关报道,其中一段话让他们印象深刻:用TACE治疗,有效率为35%;用晁明研发的TILA-TACE治疗,有效率达到%。现在,父亲被查出患有肝癌,且肿块已有鸡蛋那么大,不适合开刀切除手术,愿意尝试TILA-TACE这一新的诊治方法。于是,陈明高请晁明教授会诊,晁明认为适合做TILA-TACE治疗。
晁明
用小苏打治肝癌,
创意与细节值得称道
关于“小苏打饿死癌细胞”,此前媒体多有报道,经过是这样: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的胡汛教授通过研究发现,癌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产物是乳酸,乳酸不断积累会帮助癌细胞长得更旺盛,而小苏打可以中和乳酸,阻止癌细胞生成新的血管重新获取养分。这一研究成果于年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JournalofPathology》(《病理学》)上。浙医二院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看到后,两人开始合作,用于临床。研究中,40名原发性肝癌病人在接受了TILA-TACE治疗后,有效率为%,中位生存期(半数生存期)达到41个月。今年8月,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杂志《elife》上,引起 医院副院长吴晓明,从事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专业20多年,他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人们对肝癌细胞的治疗是怎么杀死它,比如烧死、饿死、冻死、照死等,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三十几年来都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癌症患者的生存中位期只能延长到14个月。而胡汛和晁明研究的这个方法是逆向思维,当大家都在想着怎么杀死癌细胞时,他们想到的不是直接饿死癌细胞,而是改变癌细胞的生存微环境。这个方法在动物身上做了无数次实验,后来用于临床,选择了40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病人,有效率为%,将他们的生存中位期延长到了41个月,“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结果,创意与细节值得称道。”吴晓明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有效率与治好治愈是两回事,“举个例子,一个肿块原来有10厘米,经过治疗有所缩小,病人疼痛减轻,临床症状消失,就是确切有效。”吴晓明说。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肝癌患者都适用这个方法,目前以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晚期患者为宜。
研究处于初步阶段,
后续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10月4日,晁明来到医院,为王大爷做TILA-TACE治疗。治疗前,晁明对王大爷的每支肿瘤血管都进行了造影分析,这样可以精准定位每支肿瘤血管,然后往肿瘤血管里注射碳酸氢钠(小苏打)及抗肿瘤的药物(化疗药物),再进行肿瘤血管栓塞,再注射碳酸氢钠,再栓塞,过程类似做夹心饼干。陈明高说,这种方法比采用传统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多了一道注射小苏打的程序及需精准栓塞肿瘤血管,完全做到精准治疗,整个手术持续3个小时左右。
术后,王大爷的身体状况比较稳定,上腹部胀痛症状明显缓解,恢复良好,如今还在住院。昨日,记者去看望,他的精神状况看上去很好,神志清醒,能自行坐起,能与人对话。
他的儿子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母亲在几年前走了,就剩下了父亲,对他来说,他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晁明多次表示:“常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cTACE)切断了肿瘤的‘食物通道’,然后我们再用碳酸氢钠(小苏打)去除肿瘤内的氢离子,相当于不仅不给肿瘤‘吃饭’,还让它去健身房快速消耗,迅速‘饿死’。但进行这项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后续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如果证实有效,对肝癌治疗来说,确实是一个飞跃。”
编辑:方一商务合作:-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白癜风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