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拇趾外翻畸形是临床常见的足踝部疾患,俗称“大脚骨”、“脚骨拐”等。在临床上认为凡拇趾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角度的畸形即称为足拇外翻,是前足最常见的病变之一。足拇趾在生理状态下有5~10°的外翻角,如向外翻角过大,超过15°就是足拇外翻畸形。
临床表现1.主证:
(1)足拇外翻畸形。
(2)负重位足部X线片的表现:拇外翻角(HVA角)>15°,第1、2跖间角(IMA角)>6°。
2.兼证:
(1)拇囊炎:大拇趾内侧皮肤红肿,红肿部位局限,局部压痛明显,触之质韧,有的可触及滑囊,叩击第一跖骨头内侧突出部位可引起疼痛并向拇指放射,X线多不能显影。
(2)仰趾或锤状趾畸形:临床以第2、3、4足趾多见,表现为足趾仰趾或锤状趾畸形,趾间关节屈曲,关节背侧受鞋面摩擦、压迫形成疼痛性胼胝体。X线可见趾间关节半脱位。
(3)足底胼胝:胼胝为限局性黄色较厚、边缘不整齐坚硬的角质片状增厚斑块。其边界不清楚,中央厚,边缘薄。好发于跖掌面易受压及摩擦部位,常对称发生。自觉症状不显著,但合并足趾畸形严重时可有明显压痛。X线可见胼胝部位骨质无异常或局部有较小的骨赘形成。
(4)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跖趾关节处疼痛,但局部红肿不明显,疼痛以夜间为重,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关节僵直。X线可见局部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变窄,软骨破坏明显,甚至关节间隙消失。
(5)小趾内翻、小趾囊炎:小趾内翻畸形、小趾关节外侧、背外侧疼痛,可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过度角化、胼胝。X线可见小趾内翻畸形,跖骨头外侧骨赘形成。
具备主证和任意一项兼证即可诊断。
手术方法1、手术病例选择:
(1)患者全身情况较好,无严重内科心脑血管疾病。
(2)足部无皮肤疾病、无周围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疾患。
(3)第一跖趾关节关节面破坏不严重。
(4)HVA角小于40°,IMA角小于18°。
2、操作方法:
足部局部麻醉,取长约2cm切口,先在切口外侧紧靠跖趾关节囊处行锐性深人并切断拇内收肌在腓侧籽骨和近节趾骨上的止点,松解腓侧籽骨周围的软组织,并离断跖趾关节囊的外侧部。然后暴露第一跖骨头内侧垂直于跖骨冠状面、平行跖骨纵轴切除骨赘(注意保留冠状沟),在跖骨头内侧形成一个矢状截骨面,在此平面上由内向外“V”形截骨,然后将截下的远端骨块水平向外推移3~4mm。截骨远端推移的多少根据术前测量角度决定,PASA角较大者通过V形截骨的方向和角度进行纠正。用直径1.5mm的克氏针自远端截骨块的背侧通过截骨面,向近端截骨块进行固定,最后将内侧关节囊向远侧行重叠缝合,将拇趾置于被纠正的位置。绷带悬吊包扎固定。术后第二天即可穿特制的足外科鞋下地行走。2周拆线,3周后拔除克氏针。继续绷带悬吊包扎3周。
3、并发症的处理:
合并跖骨头处疼痛、胼胝体者不作特殊处理,随着拇外翻的纠正,大都能消除;合并垂状趾者行伸趾肌腱切断关节囊切开、屈趾肌腱移位、跖骨头颈部截骨等处理;合并小趾滑囊炎者行小趾骨赘切除或小趾跖骨颈截骨术处理;合并跖间神经瘤者行神经松解或神经瘤切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治疗结果及讨论内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