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纵膈窗的CT解剖
肺窗的CT解剖
前言肺、纵隔内部组织结构之间、正常结构与病变之间的密度差异
CT满意显示胸部正常结构和病灶的大体解剖,定位、定量准确,为定性分析提供形态学基础
有关胸部CT检查技术的几个问题
1、CT值与窗宽、窗位:肺窗和纵膈窗,双
窗技术
2、层厚和层距:吸气末扫描,薄层/重叠扫
描;减小部分容积效应、肺血坠积现象
3、平扫和增强扫描:LN,病灶,血管
4、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HRCT)
层厚1~2mm,显示次级肺小叶结构;
显示间质性病变、支扩、孤立小病灶
纵隔窗主要观察内容
1、纵膈:有无纵膈肿块、多余结构
LN有无肿大或/及增多
“三管”结构形态(气道结合肺窗)
2、较大范围的肺、胸膜(腔)病变的内部
结构
3、阅片顺序:
辨认每一层纵膈内的“三管”结构
自上而下、由近段向远段
完整观察某一结构
主要层面和结构
?主动脉弓及其以上层面:辨认头臂血管
?主-肺动脉窗层面:窗空虚/潜在,气管分叉,奇V弓
?右上叶支气管层面:左PA弓、右上PV前干,右上PA,上腔V
?左上叶支气管层面:右中间段支气管,右PA,右下PA,左上PV,左PA降支
?其他肺门层面:两侧大小基本对称(肺窗显示更佳),相伴随的支气管和PA分支,由近向远渐小
纵膈、肺门淋巴结?1、分布、数目:
?气管、气管分叉旁,主A窗和血管前间隙
?等相对多易见;肺门淋巴结肿大轻者需
?增强
?2、大小标准:
?<10mm---正常LN,其他结构,
?10~15mm---病理(炎症、肿瘤)
?>20mm---肿瘤性为多
?3、肿瘤淋巴结转移假阳性与假阴性问题
?纵膈的分区方法:CT较平片
?(侧位)直接显示
?前纵膈---心脏、大血管前
?间隙,胸腺
?中纵膈---“三管”结构及其
?周围间隙、LN
?后纵膈---脊柱旁(沟);
?脊神经、植物神经
?心脏和心包
肺窗?主要观察内容
?1、CT肺门(肺野内带):第一、二肺门之间的血
?管、支气管等
?内侧---与纵膈内支气管、血管相续(结合纵膈窗)
?外侧---段支气管开口处,与外周支气管血管束相续
?2、支气管血管束(肺野中带)
?由肺门发出的、相伴行的支气管和肺A分支;
?向肺门/左房回流的、无支气管伴行的肺静脉
?3、外周肺(胸膜下区):段以下的血管、支气管断面
?影,呈小条、星、叉、点状
?4、阅片要点:抓住重点层面,
?观察每一层时,注意上下相邻层面,
?完整观察某一结构
主要层面和结构
标志:与肺门相续的支气管、血管
1、右上叶支气管以上层面:
两侧尖段支气管及其外侧的同名动脉
2、右上叶支气管层面:右主支气管,前、后段支气管,
右PA上干;右上PV前干
左上前段支气管
3、右中间段支气管层面:叶间动脉(右下PA干)
4、左上叶支气管层面:左主、左上叶支气管
5、右中叶、左舌叶,两侧下叶背段气管开口层面:
中叶脊,左下肺A
以下层面:基底段支气管和PA分支,两侧基本对称;
近水平走向的双下PV,由近向远渐小
几个注意点:
肺叶、肺段的判断
肺门邻近----叶、段支气管
外周肺----叶间胸膜(裂)
细线状
稍高密度带状
乏血管带(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