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骨折后过度休养,静脉血栓跑到肺里险致

在不少人眼里,骨折后,一定要静养。市民陈女士也是这样认为的。自从小腿骨折后,她不敢多走路,半年多来代步基本靠轮椅。谁料,正是因为她缺少运动,出现静脉血栓,栓子脱落“跑”到了肺里,她差点因此丧命。据专家介绍,骨折等长期卧床、久坐的住院病人,以及老年人、久坐飞机的人群最易出现肺栓塞。而肺栓塞因发病症状无特异性,一旦发病严重难以抢救,也被医生称作“隐形杀手”。

  

  陈女士52岁,上半年有天骑电动车外出时,不慎摔倒,导致小腿骨折。虽经过医生治疗,但是陈女士坚信“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后几乎没有自己走过路,外出基本都靠轮椅。就这样过了半年多,虽然陈女士腿伤早就好了,但她一直没有锻炼走路。

  上个月,陈女士在家里上卫生间,待了好久一直没出来,丈夫觉得奇怪,一推门,发现陈女士居然倒在地上,意识不清。家人连忙医院抢救。

  经医生诊断,陈女士出现了肺栓塞。

  简单一点说,就是腿部静脉的血栓“跑”到了肺里,引发栓塞。好在抢救及时,陈女士经过溶栓等治疗,已经脱离危险。

  

骨折患者是肺栓塞的好发人群。”医院心脏外科杨岷博士介绍,连躺三天以上,是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因此,需要长时间卧床的住院病人是肺栓塞发生的“重灾人群”。有调查统计,因肺栓塞而死亡的患者,有75%源于住院病人。而在住院病人中,心脏科、骨科的住院病人更容易出现血栓。

  为何骨折患者更容易出现血栓?专家解释,这与三方面因素有关。

  一方面,骨折患者的肢体往往活动不便,导致血液停滞,容易形成血栓。

  另一方面,骨折往往伴有血管损伤和出血,血管内皮的损伤使血管内壁变得不光滑,容易形成血栓。

  此外,骨折增加了骨髓中的脂肪进入血液的机会,容易形成脂肪栓。

  “不论是上面提到的血栓还是脂肪栓,都有机会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栓塞。”杨岷表示,简单说,就是下肢或盆腔内形成血栓,栓子脱落,随着静脉血回到右心后经肺动脉散布于肺脏,堵塞了肺动脉,使得肺脏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不能完成,无法给组织供氧,相当于窒息,这是一种可以危及生命的状况。

  此外,瘫痪、长期卧床、肢体固定不动等可使血流滞缓,下肢肌肉泵功能作用消失,也会诱发血栓形成。“还有肥胖、怀孕、口服避孕药、高龄病人、糖尿病、血小板增多症、结缔组织病等干扰凝血和溶血平衡,会导致血栓的发生。”

 

  其实长期卧床、久坐,都容易得肺栓塞。杨岷表示,医院曾收治过一名年轻人,因到外地出差,乘坐飞机后,出现了呼吸困难,并多次晕厥症状。而他就被诊断为肺栓塞,病情相当危险。

  “经我们推断与较长时间坐飞机有关,下肢不活动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继发血栓脱落而导致了肺栓塞。”杨岷说,这在医学上称为“经济舱综合征”。它是指经济舱乘客长时间坐在狭小的座位上,腿部血液流通不畅,形成血栓。这些血栓有的会自行溶解,有的则在乘客下飞机后随其血液而流动,当其进入肺部血管时会形成肺栓塞,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猝死。

  “经济舱综合征其实不少见,多发生于老人、正服用避孕药的妇女、肥胖者、刚做过手术的人等等。”杨岷提醒:

第一: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乘坐飞机;

第二:在飞行中尽量多活动,即使不便离开座位,也要尽量活动脚趾,让血液流通;

第三:要多喝水和不含酒精的饮料,少喝酒,这样可以使血液畅通。

 延伸阅读

  预防肺栓塞别久坐

  医生提醒,预防肺栓塞,主要是防止血栓的形成。对久坐的人来说,可通过做些工间操、散步、肢体运动;而对于司机朋友来说,最好开车1-2个小时就下车活动下肢体,以增加血液循环。

  除此之外,悦动动静脉足泵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治疗方式,它能够明显改善下肢静脉血流淤积状况,促进静脉血回流。

同时低脂、清淡、多纤维素的饮食以及戒烟等,也有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医生提醒,外出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尤其超过4小时的时候,一定要适当活动,并多喝水,以稀释血液黏稠度;“宅”在家中,很多人会久坐电脑前或者玩手机,也要注意动静结合,每隔一两个小时要活动一下下肢,防止深静脉血栓甚至肺栓塞。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myc.com/lcbx/1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