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不挂号就进到诊室。说“医生,我不看病,就咨询一下”,大汉说“你还是去挂个号吧,去动物园看猴你还得买票呢”,病人不干了,投诉到医患办。医院开会批评该医生,并让他道歉,大汉说“我错了”,院长说“你错在哪了?”医生想了半天说“我,我,我不该说我是猴”。
今天萌妹子带大家学习SUSAC的鉴别诊断:
1
病例介绍女性,20岁,亚急性起病,起初出现波动性的步态不稳,2周后逐渐出现人格改变和思维混乱。随后几天出现左侧面瘫和左侧肢体无力。神经科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认知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向右凝视时眼球震颤,左侧轻偏瘫,左侧辨距不良。需要两个人帮助才能下床活动。结合患者体格检查,行头MRI平扫和增强如下
患者MRI最明显的特征是胼胝体存在多发病灶。胼胝体受累的鉴别诊断可参照Vitamins原则。
2胼胝体受累的鉴别诊断V-Vascular;血管性:梗死,CNS血管炎,原发性ABRA,系统性疾病:血管炎性肉芽肿、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CADASIL,Susac综合征,血管畸形,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症,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I-Infection;感染性: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病毒性脑炎,尼帕病毒、肠道病毒、A型流感、EB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轮状病毒,莱姆病、结核、埃希氏菌、大肠杆菌、军团菌、沙门氏菌肠炎,弓形虫
T-Toxic,中毒:化疗后所致播散性白质脑病,甲氨喋呤、5-氟尿嘧啶、美法仑、卡莫司汀、氟达拉滨、阿糖胞苷、顺铂,AED相关的短暂性损害,全脑放疗
A-Autoimmune;炎症:脱髓鞘,多发性硬化,ADEM,Marchiafava-Bignami病,神经系统结节病,神经系统白塞氏病
M-Metabolic;代谢:发育停滞/发育不全,瘢痣病,脑白质营养不良,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亚历山大病,粘多糖症,线粒体病,MELAS、Kearns-Sayers综合征
I-Injury/Iatrogenic;创伤/医源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慢性脑积水
N-Neurodegeneration/Neoplasm;变性/肿瘤:多形性胶质细胞瘤/高分化胶质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大脑胶质瘤病,脂肪瘤,青少年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S-Systemic;系统性:伪影:扩张的V-R间隙
3鉴别诊断的进一步分析1、胼胝体梗死:由于侧枝血液循环丰富,孤立的胼胝体梗死相对少见。当梗死发生时,最常受到侵犯的是胼胝体压部,其次是体部和膝部。因为胼胝体接受前、后循环双重血供,所以缺血灶以单侧居多,多局限于胼胝体的前部或后部。而CADASIL、Susac综合征这些动脉疾病与此不同,他们二者都可以广泛侵犯白质结构。
2、脱髓鞘疾病:由于含有大量的有髓纤维,胼胝体也会发生脱髓鞘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MS),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MS的胼胝体病灶多半较小,并在下方。ADEM引起较大的病灶,经常跨过中线并可达到胼胝体上下边缘。脱髓鞘疾病经常伴随着其他部位白质或深部灰质病灶。
3、Marchiafava-Bignami病:是一种少见的脱髓鞘疾病,主要侵犯胼胝体,并与慢性的酒精蓄积相关。分为胼胝体变性、坏死和最终空洞形成3个阶段。
4、脑肿瘤:高级别的神经胶质瘤可通过脑实质周围的扩散侵犯胼胝体,但也可能存在局限性病变,中心区坏死和不均匀强化很常见。纤维星形细胞瘤则明显不同,因为它通常没有强化并可沿着胼胝体白质纤维扩散。CNS淋巴瘤也经常侵犯胼胝体、脑室周围的白质和深部灰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是高度可变的,由于瘤细胞密集且缺乏中央坏死,一些病变呈均匀强化。
5、其他:也可以造成胼胝体的T2高信号。病毒相关的病变通常是局灶性,并可能随着时间而消退。在年轻的患者中,应考虑到脑白质营养不良和线粒体病,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侵犯其他白质区之间的胼胝体。由于胼胝体上方大脑镰的挤压,慢性脑积水能够引起大脑镰下异常信号。该患者MRI上胼胝体的一些病变与弥散受限有关。一处胼胝体病灶可见有增强(图1D),但增强序列的清晰度受到运动伪影的限制。
故结合病变的形态,脱髓鞘和血管性疾病是最有可能的病因。高度怀疑SS。
4进一步检查血清学检查包括抗核抗体系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荧光螺旋体抗体、抗SSA、SSB抗体等均正常。颈、胸椎MRI及头MRA未见异常。脑脊液检查结果回报:有核细胞8个/ml(淋巴细胞93%),血糖58mg/dL,蛋白mg/dL,IgG正常,寡克隆区带阴性,未见感染。CSF细胞轻度增多与蛋白升高但无活动性炎症的迹象与SS相一致。听力检查显示双侧轻度中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散瞳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双侧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确认SS诊断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眼底照相:颞下侧右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黑色箭头),未见视网膜动脉壁斑块(Gass斑)。
5小结该病多数发生于20-40岁的患者。女:男为3:1。S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组织病理学及脑组织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微、小血管淋巴细胞浸润,提示它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SS的特点是三联征:亚急性脑病、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O),与感音神经性耳聋。除了三联征之外,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和记忆障碍、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眩晕、皮质脊髓束受累,大约一半的患者有偏头痛样的头痛。
SS临床表现高度可变。该病单相病程的特点是亚急性头痛、神经精神症状、长束征,和发病2年内不常见的伴有明显脑病的癫痫。有多相病程的患者在起病初有双侧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和听力损害,无或伴随轻度脑病。这些人容易反复发作BRAO,由于外周动脉容易累及而出现渐进性视野缺损。听力损害是突然发病,伴有耳鸣和眩晕,可单侧起病,但也会迅速进展到双侧,往往不可逆。
MRI典型表现为累及脑室周围和皮层下白质,尤其是胼胝体多发小灶性T2高信号、弥散受限及对比强化的病变。SS的胼胝体病变多位于中央,而MS多累及胼胝体室间隔的交界部位。ADEM引起病灶较大,经常跨过中线并达到胼胝体上下边缘。SS可累及深部灰质的基底节、丘脑,软脑膜强化见于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但这在MS或ADEM患者中不常见。CSF检查一般是非特异性的,细胞轻度增多,很少出现寡克隆区带。
SS的诊断需要脑MRI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证实的BRAO。表现为侵犯动脉中间段的闭塞,这和通常出现在动脉分支的栓塞可以鉴别。
治疗的方法无统一的标准化治疗指南,有报道高压氧治疗可以逆转视力丧失。目前已经提出多种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方案。急性期的初始治疗包括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后续口服强的松和早期IVIg治疗,在治疗的前几周加用非激素的免疫抑制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建议SS患者应该开始就给予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是一线药物。
赞赏
人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