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中国式礼貌别让畸形的爱,成为摧残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s://m.39.net/pf/a_5061112.html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礼貌一个人思想层次和道德品质的表现,是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形成的依据,礼貌不仅仅是一个人能力、涵养的体现,同样也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明的产物。一、“中国式礼貌”形成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礼貌的重要性,因此都想让孩子从小成为懂事、讲礼貌的好孩子,便会刻意地从生活中的各种方面去教育孩子,想让孩子逐渐成为“懂礼貌”的人。除了家庭教育外,在学校教育中,也同样如此,当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时,老师就着手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及礼仪素养,在学习中或者是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告诉孩子:讲礼貌的孩子才会被人喜欢,如果没有这么做,比如:见熟人不打招呼、不和别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孩子便会成为家长眼中不会喜欢的“皮孩子”,还会受到父母的教训、指责。面对家长和老师的教导和期望,孩子们更多的是想被认可,想被表扬,便会按照家长要求的那样去做,越来越有礼貌,而家长也会以孩子的懂礼貌来彰显自己的教育方法的得当,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在乎孩子的感受,只会一个劲地要求孩子更加地懂礼貌,才能算得上是好孩子。这种“中国式礼貌”,是摧毁孩子的“恶魔”,它给无数的孩子带来伤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深深的伤痛。二、以爱之名,常见的四种做法正在摧毁孩子1、遇到熟人必须主动打招呼前天晚饭过后,我和家人一起去超市里买些东西,到处闲逛,没想到刚好碰见了朋友和她儿子磊磊,磊磊手里抱着妈妈刚给买的玩具,开心极了,朋友对磊磊说:“快,叫阿姨啊!”磊磊低着头,红着脸,抱着玩具头也不抬。我看到磊磊这个样子,觉得磊磊是因为不好意思才不张嘴的,这很正常,便笑着跟朋友说:“小孩子都这样,可能是害羞。”这时,朋友却突然变了脸,严肃地低头对磊磊吼了一句:“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不叫是吧,信不信我把你的玩具给你退了!”磊磊看出来妈妈很生气,也怕妈妈把玩具给退回去,还是低着头怯生生地说了句:“阿姨好”。磊磊妈妈的做法就是在逼迫着孩子“中国式礼貌”,孩子不愿意主动地打招呼,家长就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也担心被别人嘲笑自己的孩子“没礼貌”,但她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千人千面,其实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相同的,对待一件事自然也是有不同的做法,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关系。2、即使受了委屈,也要回答“没关系”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就开始接触许多的小朋友了,已经开始接触人际关系方面了,孩子们在一起难免会出现摩擦和矛盾,这时,老师就会教孩子:如果碰到了别的小朋友,你一定要说“对不起”,那被碰到的小朋友也一定要礼貌地回“没关系。”这句话听起来非常的平常,因为几乎每小孩子在小时候都受到了这样的教育,就是“礼貌待人”,父母和老师总是教育孩子,别人无意伤害了你,你一定要原谅别人。不知从何时起,“原谅别人”已经成为受害人的义务,只要对方发出了“对不起”的指令,受害人若是不回复“没关系”,那就是没有礼貌的表现。前几天带孩子去玩蹦床,由于是周末,所以来玩的孩子特别多,家长们都在蹦床的栏杆外面直盯盯地看着自己的孩子,生怕被别的孩子撞到了。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家长的心却是悬得很高,突然,两个孩子跳起来撞到了一起,其中一个孩子的额头被撞到了,疼的哇哇直哭,两个家长赶紧跑过去,撞到人的小女孩看起来很害怕地跑向妈妈,妈妈让小女孩去道歉。小女孩慢慢地走过去,看着还坐在地上哭的小男孩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但是小男孩只顾着哭,男孩的奶奶非但没有安慰男孩,反而责怪道“为什么不说没关系,人家都给你道歉了”,听了奶奶的话,小男孩哭的更加伤心了,依旧坐在地上不肯起来。看起来明明是小女孩撞到了小男孩,小男孩是受伤的一方,但是由于没有用“没关系”回应小女孩的道歉,受委屈的一方却成为了被指责的一方,奶奶没有体会到孙子的委屈,只感到了自己没面子。3、父母的“虚伪式谦虚”过年的时候,家长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走亲戚,给亲朋好友拜年,也正是这个时候,我们经常听到当别人夸奖孩子时,家长总会边笑边“谦虚”道“哪有哪有,学习成绩一般,也不是特别好”、“长得漂亮吗?我觉得大众化吧”等等。对于亲朋好友的夸赞,不管孩子的能力是否真的很强,家长们总会特别“谦虚”地回应,觉得这样才很有面子,才能更加地显示自己家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但是在孩子的心里,他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只会觉得自己的表现并没有被肯定,自己还是没有别人优秀,长期以往会产生自卑心理。4、永远把弟弟妹妹放在第一位教育孩子要先人后己,只要是别人喜欢的东西,自己就应该无条件地分享,不管孩子是否自愿,也就是“中国式礼貌”的做法之一。“给妹妹,你是老大你得让着她”、“你是哥哥,你这么做是应该的”这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是很经常听到的话,只要是弟弟妹妹想要的东西,老大就必须马上给,如果让着弟弟妹妹,就马上会被家长批评:没礼貌、不懂事,这样一来,弟弟妹妹就会立马安静下来,家长也能少费心,看起来是非常好的处理方法,但是家长却忽略了“老大”的内心感受。三、扼杀摧毁孩子的“恶魔”,家长应这样做:1、家长主动多与他人沟通,做孩子的榜样孩子的表现很多时候是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的,会下意识地模仿家长的行为举止,家长也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增强孩子的交际能力,引导孩子主动与人沟通。首先家长可以利用鼓励的方法,给孩子信心,告诉他“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行”,以此来引导孩子主动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鼓励之后变化不明显,家长则可以为孩子做出榜样,遇到熟人时主动打招呼,感同身受的帮助孩子。2、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首先,家长本身要树立正确的三观,面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合理解决,同时家长也要在小事中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比如:当孩子玩耍受伤时,最关心的不应该是有没有说“没关系”,而是要立马去查看孩子的伤势,孩子受了委屈,面对对方的道歉,如果选择了原谅,那是孩子宽容的表现,若是选择不原谅,那也是孩子的权利,家长没有权利强迫孩子说“没关系”,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纠正即可。3、保护孩子自尊心,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很多家长会以为孩子还小,面对大人的评价并不会有什么反应,不知道什么是自尊心,其实不然,孩子2-3岁时,自我意识增强,对于外界的评价也会非常敏感,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在孩子的成长中是需要家长的认可和肯定的,当孩子将自己喜欢的玩具让给他人的时候,家长应该赞赏孩子的行为;当面对亲朋好友的夸赞时,家长也应接受夸赞并且回应:“是的,他学习很努力,也一直在进步”等等,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对于孩子的努力加以肯定。冈察尔曾说: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东西,也是最珍贵的东西。的确,礼貌不是金钱可以买来的,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对于孩子来说,礼貌是心底的那份最纯真的感情,礼貌代表着他们对这个世界怀揣的善意。希望每一位家长,都不要用极端的方法禁锢孩子的善良,不要用您所理解的那份爱去强迫孩子,不要让“中国式礼貌”成为摧毁孩子的恶魔。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myc.com/lcbx/1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