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肾根治术标本:肿瘤最大径6cm,肿瘤紧靠肾被膜,输尿管断端、肾静脉断端均未见肿瘤累及。
免疫组化:S(+)、HMB45(+)、MelanA(+)、SMA(+)、CK(-)、Vim(+)、CD10(-)、E-cad(-)、RCC(-)、CD(-)、P53(弱+)、Ki67(约2%+)。
根据病理及免疫组化符合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02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病理和临床:旧称错构瘤,是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好发女性,主要由畸形血管、平滑肌和脂肪三种组织组成。
近来病理研究证实其来源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并非错构瘤而为真性肿瘤。在出生时已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生长。
第Ⅰ类: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约占所有病例的2O%-40%,病变多为双侧性、多发性,瘤体小,年龄轻,多无泌尿系统症状,典型表现为智力低下、癫痫和皮脂腺瘤。
第Ⅱ类:不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病变常单侧单发,伴有腰腹部肿块、疼痛和泌尿系统症状。03AML诊断
含脂肪病灶诊断容易,平扫病灶呈脂肪密度或不均匀密度;增强后平滑肌轻微强化,血管明显强化,脂肪不强化,使病灶呈不均匀密度;病灶无包膜。
无法确定脂肪成分的AML与肾癌鉴别困难,要随访观察,肾癌生长可快可慢,AML生长慢,如病灶增长较快则高度怀疑肾癌。
04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灶突出比:大于1/2,即病灶的主体部分位于肾轮廓外的以RAML为多;
皮质掀起征:皮质内肿瘤缓慢向肾外膨胀生长,最终突破皮质并将相邻的皮质掀起所致。RCC呈侵袭性生长,该征象少见,即使早期肿瘤因生长迅速掀起皮质,但随着肿瘤的侵袭性生长,掀起的皮质逐渐被破坏。
肿瘤内血管影:AML的畸形血管粗大,CT表现为粗圆点状或条状高密度影。RCC肿瘤血管管径较细,表现为细点状影或线状影。
钙化:RCC内出现的几率约为10%,是其特征性征象,而AML肿瘤内钙化罕见。
肾嫌色细胞肾癌,肿瘤最大径4cm,脉管及神经未见明确癌侵犯,癌组织侵犯肾被膜但未突破,肾窦未见癌侵犯,输尿管切缘及肾动静脉切缘均未见癌累及。
免疫组化:E-Cad(+)、CD(+)、ps散在(+)、RCC(-)、CD10(-)、MelanA(-)、HMB45(-)、TFE3(-)、Ki67约1%(+)。
病灶突出比皮质掀起征肿瘤内血管影
05肾血管瘤超声上多呈强回声团,内质均匀,边界清晰,无包膜,无透声晕,后方无声影
CT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则呈结节状、团块状强化为肾血管瘤的典型表现
血管造影表现为扭曲重叠的细小血管分支或团块致密血管影
若同时合并有其他部位血管瘤病变者
06肾嗜酸细胞腺瘤多发生在40岁以上患者,男性较女性多见;
临床上大多体检发现;
病灶多位于肾皮质区,突向肾轮廓外生长或肾表面生长,与病灶起源于肾远曲小管有关;
边缘清楚,有完整包膜,是由于肿瘤压迫正常实质所致;
07嗜酸细胞腺瘤病灶中央有星形瘢痕,是肾嗜酸细胞腺瘤的特征性改变,一般认为斑痕的形成是由于肿瘤生长缓慢、长期缺血所致;动态增强后肿块边缘明显强化,但增强程度不如正常实质,而且随时间延迟病灶边缘密度减低,但造影剂有向中央充填趋势,此点也是肾嗜酸粒细胞腺瘤的特征性改变之一,可与肾癌鉴别,后者强化有速升速降特点;
可有点状钙化。
08肾淋巴瘤肾淋巴瘤累及的主要是肾髓质,较少在实质,肾轮廓一般无明显外凸。
淋巴瘤常有病史和后腹膜肿大淋巴结相关联;
肾淋巴瘤呈弥漫持续性强化,中央无坏死;
09拓展部分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PEComa: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10PEComa年“世界卫生组织软组织和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将PEComa定义为一种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上具有特性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特征的间叶性肿瘤。
11PEComa1、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2、肺透明细胞“糖”瘤(clearcell“sugar”tumor,CCST)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3、镰状韧带及圆韧带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肿瘤(clearcellmyomelanocytictumor,CCMMT)
4、胰腺、直肠、腹腔、浆膜、子宫、外阴、大腿和心脏等特殊部位的透明细胞肿瘤
PEComa是一种异质性较大的肿瘤,全身多种织器官均可发生,形态学可表现为经典AML的成分(成熟的脂肪组织、厚壁玻璃样变的扭曲血和平滑肌样梭形细胞)混合,亦可只表现为单行上皮样或梭形细胞成分,因此无论上皮性肿瘤或间叶性肿瘤均可能与PEComa混淆。
12病理特点肿瘤细胞大多数存在于薄壁血管周围,围绕血管腔呈放射状排列;
形态上大多数为上皮细胞样,表现为胞质透明、淡嗜酸性、椭圆形或卵圆形,可见小核仁;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MB45阳性为其特征性表现,抗平滑肌抗体(SMA)等肌源性标记表达阳性。
PEComa大多数是良性的,但也有恶性的报道。
良性PEComa:肿瘤<5cm且无其他组织学异常。
恶性PEComa:肿瘤直径5cm;浸润性生长;高的核分级和高细胞密度;核分裂1个/50HPF;凝固性坏死;血管侵犯;具有两个或更多相关指标提示恶性。
13诊断PEComa一般情况下呈单发,也有多发病例报道,如子宫与肺部同时发现该肿瘤;
大部分PEComa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个别呈现出浸润性生长。
含脂肪的AML影像诊断容易;对于无脂肪或微小脂肪的AML诊断较困难;是富血供的肿瘤,动脉期、静脉期明显强化是PEComa的特征;多普勒超声在肿瘤边缘可以看见移位血管影;
透明细胞“糖”瘤、淋巴管平滑肌瘤病、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肿瘤一般无脂肪信号,术前影像诊断困难;
14治疗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PEComa的主要方法,预后较好;
但发生肿瘤播散或多处转移的病例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新近研究认为PEComa对靶向治疗有反应
15小结PEComa没有特殊临床表现;
可发生在不同部位;
HMB45阳性为其特征性病理特征;
影像学表现具有良性肿瘤特征,密度或信号大多均匀,出血、囊变、钙化少见,含有脂肪成分时,诊断相对容易。
增强扫描多数呈动脉期及静脉期强化,延迟期强化减退。
欢迎转载文章来源于唯我智胜观众病例读片挑战赛。
长按北京安全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可以治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