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88个项目冲刺国家名录 “功夫茶”入选 “饮早茶”出局
□记念世界文化遗产日
6月9日,我国将迎来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日”。从广州到北京,从物资文化遗产到非物资文化遗产,这是一个“回到过去”的日子。先民的生活与艺术在这一天重现,并将继续陪伴几代人终老。
在广州,中央电视台将在南越王宫署遗址、南越国水闸遗址与南越王墓博物馆现场直播发掘与摆设情况,将广东第二项冲击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古迹,出现给全球。
同时,广东省有关部门近日初步拟定了88项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经过专家研究审批后,它们将代表广东冲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评选。
在北京,从全国精选出来的珍稀地方剧种汇聚一堂。从6月5日开始,山西蒲剧、江苏苏剧、福建高甲戏和莆仙戏等地方剧种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轮番登场。昨晚,素有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广东陆丰“正字戏”登台献唱,在京城票友间掀起一阵热潮。
采访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冯永驱、文物考古专家麦英豪、广东省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杨明敬,和晋京参演的陆丰市正字戏剧团表演艺术家等人,让他们描写文化遗产日的盛况。 将代表广东冲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评选的88项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中,包括了刚刚列入第二批广东省名录的五羊传说、潮州功夫茶等,和第一批广东省名录中的广东汉剧、波罗诞等项目。 岭南特有“动物舞”上榜
在日前公示的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资文化遗产目录中,一些岭南地区独有的舞蹈新进入榜。省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杨明敬介绍说,广东很多地区的舞蹈带有动物名,如肇庆的雄鸡舞、龙鱼舞,梅州的竹马舞,珠海的鹤舞等,这类“动物舞”为广东地区所特有。“在北方地区,舞蹈一般都是徒手舞的,如扭秧歌。而广东地区的动物舞蹈非常有特点,近海的地方舞蹈和水产动物有关,比如汕头澄海、广州番禺的螯鱼舞就是典型。”这类舞蹈常常是1种群舞,是当地人过年过节或庆祝丰收表达喜悦心情的一种方式,独特而悠久,代表地方文化特点。
而在88项冲刺“国遗”的名单中,一些岭南地区独特的“动物舞”名列其中。比如潮州的鲤鱼舞、布马舞,东莞的麒麟舞,汕头的蜈蚣舞,湛江的舞鹰雄,惠州的舞火狗等。除岭南舞蹈,岭南武术也取得了专家首肯,刚刚列入第二批省级名录的“蔡李佛拳”也第一时间跻身申报“国遗”的预备队。 民俗和手工业比重提高
和广东省首批“非遗”相比,省第二批名录不再偏重表演艺术类。民俗、手工业等项目占的比重大大提高,更多濒危文化遗产得到更深入的保护。
在省二批名录中,广州的“迎春花市”入选民俗类公示名单。杨明敬告诉,虽然迎春花市每一年都盛况空前,本来不该属于濒危“遗产”的范围。但现在的迎春花市和之前的大不相同,“变味”了。现在花市的商业气味非常浓,使迎春花市失去了它本来的精神内涵。作为广州的一种风俗,迎春花市蕴涵着百花盛开、除旧迎新的好兆头,寄托市民的一种祝愿,一种欲望。现在迎春花市更像是一场商业集市,保护好原来迎春花市的精神内涵也就成了必须的。
但在广东省冲击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的项目名单中,发现,虽然广州“迎春花市”入围省第二批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单,但冲击“国字号”它却缺席了。而一样是省二批的“五羊传说”则代表广州申报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 饮早茶“败”在定位不准
在省二批非遗评选进程中,各种非物资文化遗产被分成10大项目,专家学者进行分门别类地评审,在评审中更加严格。申报省二批的项目从最初的219个项目挑选到只剩101个,筛减了一半以上。
杨明敬认为,很多项目在申报时定位不准确,在组织专家考察论证时便通不过。比如广州饮茶风俗,最后并未能入选省二批大名单,并不是饮早茶文化不具代表性、没有地方特色,而是其定位不够准确。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但饮早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饭。除饮早茶,还有饮下午茶、夜茶;饮茶不但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陈述友谊、洽谈生意。这类饮茶文化实际上发展成了一种社会交际方式。
而潮州功夫茶在申报时的定位问题上就花了更多心思。潮州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有严格而详细的饮茶步骤流程,对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和品味都有一整套讲求。《潮州茶经》称:“功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和闲情逸志之烹制法”。在全部饮茶进程中,冲茶手艺上北京白癜风医院还构成一套“专业术语”,如茶壶循环筛洒时为“关公巡城”,茶水洒尽逐滴轻点为“韩信点兵”。功夫茶重在“工夫”,重在泡茶技艺,且构成完全的文化内涵。这就是潮州功夫茶能入选而广州早茶却未能进入名单的缘由之一。潮州功夫茶不但入选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而且还以2批“新秀”身份竞选“国家队”。 七人入选“非遗”传承人
杨明敬还表示,申报进入省级名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珍宝,而不是为了招商或向上级要经费。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是一项“同时间赛跑”的事业,每分钟都可能有一名老艺人、1门手艺或1首民歌消失,千万不能让“遗产”再变成“遗恨”。
他泄漏,国家正在公示首批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有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人冯炳棠、广绣传承人陈少芳、石湾陶塑技艺传承人刘泽棉等7人榜上有名。接下来省里也将参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认定一批省级的重点传承人,给予一定的支持和资助,这也是对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白癜风遗传的重要措施。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俊华说,国外比如韩国、日本也有这类设立传承人的做法,这对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很重要,“实际上有的非物资项目传承人面临生活等问题,而项目的市场需求不大,因此就不大可能传承下去,要保护好这些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首先应让传承人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然后才能将技艺传承给下一代或其他年轻人。”
另外,国家正在启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个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工作,为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开辟新的思路,广东也在积极准备,目前在梅州、潮州、韶关、湛江、佛山等地展开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