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躲在墙壁后,那都是苦难尽头的希望。人生没有绝境,只要心中有爱,总会看到希望,这就是我读完《灿烂千阳》后的感受。
01女性似水
胡赛尼亲眼见过阿富汗政治稳定的时候,也亲历了政变与外侵不断,战乱逼迫他一家人移居异国他乡。他虽然离开了阿富汗,离开了战争带来的苦难旋涡,但他始终记得那片土地上的人,记得人们在废墟与炮火中寻求生的希望。
所以,胡赛尼的文字中,写的都是战争与苦难。这两者都将人性放在炭火上炙烤,赤裸裸无所遁形。《追风筝的人》中,主人翁自私怯懦,为一个风筝背叛挚友。但在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后,终于下定决心救赎自我,人性也因此而升华。
而在《灿烂千阳》中,人性更加复杂,苦难更加深重。同样是战争背景下的故事,但立足于阿富汗女性,让所有的不幸都加倍放大。在20世纪末期的阿富汗,战争、饥饿、宗教、父权制……都是女性不幸的缘由。
阿富汗的妇女,就像中国封建社会的女子,作为男人的个人财产存在,是生育工具,毫无权力克言。但压迫与反抗相伴而生,绝境与希望同时存在,那些女性,坚韧忍耐,日复一日找寻渺茫的希望。她们的坚强,令人钦佩。
都说女性是水,温柔平和,但女性爆发出的能量,绝对超乎你的想象。《道德经》中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水最柔弱,但柔能胜刚,水也是攻坚克强最好的利器。水遇巨石则从缝隙里丝丝缕缕地流过,在平缓处再汇聚成一股,最终一泻千里。女性亦如此。
02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1.玛丽娅姆
作为私生女的玛丽娅姆,自幼和母亲一起生活在城市边缘。她的父亲,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声望,从不敢接受这对母女。但出于父亲的责任,他每周看望一次玛丽娅姆,为她描绘外面的世界,却对母亲不闻不问。
为此,母亲总是咒骂父亲,让玛丽娅姆不要相信他,这让她很反感。玛丽娅姆深爱着自己的父亲,却因为这份爱将自己的母亲逼入绝境。而母亲自尽后,她所深爱的父亲原形毕露。玛丽娅姆被迫在十五岁的年纪,背井离乡,嫁给一个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开启又一段灰暗绝望的人生。
这时候,她才发现,父亲是个伪君子,而母亲所有的尖酸刻薄,都是在保护她,让她不要轻易相信这个世界。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告诫她外面的世界很危险,人心不古,私生女得不到承认……母爱的力量,就是生命的力量。
她以为自己逃出了一个牢笼,殊不知掉进了无底的深渊。当因为数次流产而无法生育后,玛丽娅姆沦为拉希德的奴隶,动辄打骂出气。而她,只有忍受,默默忍耐。因为,母亲教给她的,就是忍耐。
母亲告诉她:“一个女人只要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或许,我们理解不了这句话,甚至嗤之以鼻,但在女性只能依附男人存活的年代,忍耐只是一种本能,一种活下去的手段。
2.莱拉
与玛丽娅姆相比,小她十九岁的莱拉似乎要幸运许多。莱拉不是私生女,不用担心旁人鄙夷的眼神与窃窃私语。她有疼爱自己又开明的父亲,父亲支持她接受前苏联的教育,以此开阔自己的眼界,培养独立的性格。
但莱拉也是不幸的,战争带来的苦难,她一样也没逃过。两个哥哥战死,让她彻底失去母亲的心,小小年纪就承担起照顾父母的重任。玛丽娅姆缺了父爱,莱拉少了母爱。
当街头的小混混向她撒尿后,她只是回家默默洗澡,什么也不告诉母亲,更不会责怪母亲。为这个女孩心疼的同时,我更感受到莱拉的坚强。小小的身体里,有大大的能量,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因为她始终心怀希望。
不幸的人何其不同,又何其相似!战乱夺走了莱拉的双亲,不得已之下,十四岁的她也嫁给了拉希德,一个可以当她爷爷的人。她忍受着拉希德的身体,还有粗鲁的行为,居高临下的态度,却绝不逆来顺受,悄悄攒钱逃跑。
拉希德禁锢了她的身体,却不能禁锢她不屈的灵魂。她可以为了女儿跟拉希德虚与委蛇,委曲求全,也可以为了女儿跟他大打出手,唇枪舌战。女性本弱,为母则刚,莱拉为女儿爆发出的能量,震撼了玛丽娅姆。
03绝地反击
如果玛丽娅姆一辈子都在忍耐,那她就不会成为莱拉余生最想念的人。就算同病相怜,也要磁场相同,才会心心相印,生死相交。
莱拉冒着巨大的风险,生下了初恋的孩子,她足够勇敢。但向来自卑,懦弱的玛丽娅姆,却在最后时刻,生出无所畏惧的勇气。为了救莱拉,她杀了自己的丈夫,并担下所有罪名,用生命换莱拉余生幸福。
如果是莱拉这样做,或许大家并不觉得震撼。但一个长期逆来顺受,骨子里接受男权主义的妇女,竟然奋起反抗男权,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玛丽娅姆的内心深处,女权主义悄然崛起。这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女性在极端的压迫与不平等对待下,有了反抗的念头,有了追求平等的想法。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玛丽娅姆的绝地反击,是蓄力已久的爆发,更是为了留下希望而做出的必要牺牲。
女性的力量,并不会因为长期的压迫和社会的畸形就消失殆尽,相反,在关键时刻,女性能爆发出的力量,绝对超乎想象。
曾经有个新闻,说一位母亲为了救被轿车碾压的孩子,徒手抬起了轿车。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她做到了,令人惊叹。
《灿烂千阳》的结尾,莱拉带着家人回到故乡,回到那片伤心地。阿富汗的男权主义依旧存在,政权依旧不稳,但她义无反顾地回去了。因为她想改变那片土地,让女性不再遭受如此多的苛待,这是她内心坚定的信念。
我们中国女性处在和平年代,和平社会,女性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都有拔尖的人才,和男性共同撑起一片天。女性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出的力量,不可估量。
每一位女性的心中,都有大海倒映着阳光,粼粼波光仿佛千万个太阳,就是属于女性的灿烂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