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也是抉择
身边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治疗方案有多种,医生让患者选择。每种都有利弊,怎么选啊?于是患者对医生有意见,甚至觉得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行为。医学尽管是一门科学,但它并不是非黑即白。有时面对抉择,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医师也非常无奈,只能等待,说个病例你就知道了。
年国庆假期后的第一天,医院来了位72岁的丽水女患者。患者本来是过节到女儿家小住,哪知没几日在上楼时头晕摔倒了。医院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头颅CT发现右侧顶部血肿,别的并无异常。医生在询问病史时又获悉该患者八个月前被诊断为冠心病,植入过支架。观察两日后,患者出现了轻度的胸闷气促,心电图排除了急性心肌梗塞可能,但胸部CT却发现了右下肺动脉有栓塞。再次复查头颅CT,怀疑小脑出血,医院束手无策,我们一接到这个患者也叫苦不迭,一旦小脑出血确诊,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彻底的死结。为什么?我们先来了解肺栓塞是怎么会事。
正常人,人体外周的静脉血流回到右心后,再通过右心室到肺动脉(其实是静脉血),最后到流到肺组织中获得氧气,再通过左心把带有氧气的血输送到人的组织中,提供人体生理需要,完成人体的血循环过程。当来自于外周静脉中的血栓或其它栓子堵塞肺动脉时,血液就不能很好流到肺组织中,轻者出现胸闷气促,重者立即死亡,公众或许在影视片里看到过血管里打入空气后突然死亡,就是空气成为栓子阻塞肺动脉的结果。对于肺动脉有血栓栓塞的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把血栓溶解,主要的手段是抗血液凝固的药。
而小脑出血是一个更加凶险的病。小脑在一个狭小的骨质空间内,里面“存放”着指挥我们心跳呼吸的中枢系统,出血稍多一点,就直接压迫到中枢神经,很快会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当务之急是要止血。
问题来了!肺栓塞、小脑出血,谁都可能危及生命。抗凝、止血,完全相反的治疗方法如何抉择?这是令人绝望的抉择,不会有答案。
唯一的希望放在小脑出血的确诊上。问题又来了。安装支架的患者一般不能做磁共振检查,容易出现危险(磁共振检查时不允许患者身上有金属物质,今年网络上曾经有一篇新闻引起了轰动,一个患者家属强行把轮椅推到了磁共振室,结果轮椅死死吸在了磁共振机器上,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头颅CT对诊断小脑的出血有技术上的限度,少量出血很难明确。艰难的抉择下,经过患方同意,我们对这位并不适合身体移动的患者还是动用了大量的人力送她做了头颅CT,当然,那一通大汗淋漓又提心吊胆的搬运的结果似乎是可以预见的:没有看到明显的出血。
没有见到明显出血与没有出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医学上来说,没有排除就是仍旧有可能,有可能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明确。只要排除小脑出血,剩下的肺动脉栓塞处理就变得简单,第一时间溶栓或抗凝治疗,患者就有活下来的希望。我们又尝试了做脑血管的CT(排),希望发现问题,最好发现有脑血管畸形,后者可以通过介入的方法治疗。又是一场艰难的搬运、检查过程,令人遗憾的是依然无法明确。
患者究竟小脑有没有出血?面对一个随时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患者,我们决定还是不能放弃,请了放射科各位主任会诊。磁共振是大家反复讨论后认为必须实施的检查。虽然患者心脏放了支架,但鉴于当前技术的改进,综合考虑利弊,经过与患方的沟通,一群医护人员第三次浩浩荡荡又极其小心地把患者搬到磁共振室。这一番大费周章的“答案”寻求,最终是我们被证实必须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
我已经不记得当时的绝望有多深,我在同行十四经络终于弄明白了此文不收藏太可惜了主动服务争当先进兰溪市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