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女人味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了吗高跟鞋被丢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微博上的一位大V曾经发了这样一条微博:现在的女人有什么理由嘲笑过去的三寸金莲?看看现在高跟鞋的高度与弯曲度,可以想象女性们忍受着怎样的煎熬,只为博得他人的羡慕。

看到这则文案,不禁想到了最近下滑的高跟鞋市场。

女鞋市场的“滑铁卢”

在高跟鞋市场发展的巅峰时期,国内市场规模达到了1.3万亿元人民币,而如今,高跟鞋市场迅速下滑,连素有“女鞋之王”之称的达芙妮也开始了落寞,要知道,“女鞋之王”在发展巅峰时期,仅靠卖鞋就能赚到亿港元的收益,除此之外,红蜻蜓这些女鞋品牌的高跟鞋销量也是“惨不忍睹”。

近代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跟鞋对于现代女性来说都是时尚的代名词,每个女孩成年必穿高跟鞋,作为比较单一的审美标准,高跟鞋对于女性而言,意味着时尚优雅之美,对于男性而言,代表着时尚诱惑之美。

‘弯曲美学’自古以来就盛行,古有三寸金莲,那个时候小脚符合大众的审美,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这种弯曲美学的代价是以女性的健康为主:女性要把脚掌骨折断,扭成畸形,在古人眼里这叫做“摇曳多姿”,虽然在现代人眼里很疯癫,但在那个时候,弯曲的小脚是审美主流。“女人味”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了吗?高跟鞋被丢弃,市场无人问津。

为什么女孩不爱高跟鞋了?

而到了现代,弯曲的足弓依旧是大众的审美,所以高跟鞋成为了大众女性的偏爱,然而穿高跟鞋并不是一件舒适的事情,长久的站立会肌肉酸痛,特别难受,所以美丽也是有代价的。

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时间的推移,女性自由意识越来越独立,开始往着自己的方向发展,不再完全以迎合男性审美为主。因此,除了高跟鞋之外,女性还愿意穿老爹鞋、优雅单鞋等,这些也同样符合年轻女性的审美情趣。

女性的审美形态变得越来越开阔,不再让男性一味掌握话语权,这种现象,其实已经出现很久了。年,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提到一个词叫作“自欺力”,中国人是在发展“自欺力”,中国男性为了自己的偏好审美去压榨女性,现在女性也反过来了.

然而女性“反抗”的方式略有不同,就单从穿高跟鞋的舒适度来讲,女性仅仅是为了追求自己身心的愉悦,她们反对用一套标准去裹挟他人。

并不一定是弯曲的足弓才是最美的,健美的运动老爹鞋,优雅的气质女单鞋,都描绘着另一种审美,女性终没有被时代的审美形态捆绑。

“压抑的”审美还有哪些?

古代的“裹足”其实具有非常强烈的男权思想和文化特征,那个年代不能称之为压抑的审美,而叫畸形审美,畸形审美残害了一代又一代女性。

在中国,女性为了满足男性审美失去了终身行走的能力,其他国家也非常流行畸形审美,比如欧洲的束腰,不少女性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日本的黑齿,奇葩怪异,像是另一种异类,虽然现代人觉得难以理解,但确实是那个年代的审美主流。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以伤害女性身心为代价的审美,但在不同文化环境中,也产生不同的表现方式,也反映出时代生活的社会现象。其实,女性被“压抑”的审美在当代仍然无处不在.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档很火的节目叫《女人30+》,30岁本该是女人智慧沉淀后最优雅和从容的时候,却被肤浅的审美所定义。37岁的大龄女星们,经常被嘲笑长相:骨架大,皮肤黑,形象不好。这让他们迫于化很浓重的妆容才敢出门。打着乘风破浪的口号,却仍旧压抑着大龄女性的天性,诸多明星姐姐们都感到失望,这些失望,放到普通百姓身上,更是无处不在。

娱乐圈中,以张檬为代表的女明星,开始后悔整容,她们不再单纯追求大眼睛,尖下巴,不再迎合男性审美,希望回归自己的真实的样貌。

单一的网红审美和高跟鞋是一个意思,女性开始挖掘多元化审美,以单一网红为主的审美风正濒临解体。也有很多素颜大龄女明星凭借健康,自信,打动了无数男男女女。

所以,现代的人们,无论追求于哪一种美,都不再以牺牲身体健康作为代价。

从“畸形”到“压抑”再到“自由”,高跟鞋市场的落寞,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的觉醒,她们不再为了忍耐勉强生存,而是努力去够到女性“自由独立”的上限,因此,越来越多女性愿意根据自身喜好去穿着打扮,展现自己的外貌和气质魅力。

包括小红书比基尼的兴起,这些带有个性化和开放的审美,在未来几年几十年的时间里会越来越普遍化。

以达芙妮为首女鞋之所以发展不乐观,就在于他们没有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尤其是女性消费者。

高跟鞋为女人魅力增值,是女人就要穿高跟鞋的时代已经过去,女鞋市场应该紧跟消费者口味,积极寻求转型升级,女鞋之所以加个“女”字,就是为了彰显女性的自由独立选择权,女鞋品牌只有追随着女性消费者的喜好,才能够发展得更长远。

-TheEnd-

作者

汤米

编辑

刘刘

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A.,Scholl,S.G.,Bless,H.().Beautifulmesseffect:Self–otherdifferencesinevaluationofshowingvulnerabilit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myc.com/jbzl/13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