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年一度的金球奖各大奖项终于揭晓,最佳男主角毫无悬念地由华金·菲尼克斯摘下,而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则颁给了一部非常“戏剧化”的电影,她的主演,是因整容风波一度停止演艺事业六年的蕾妮·齐薇格;
它的主角,是一位年少成名,后半生却令无数人唏嘘的传奇巨星——《朱迪》
朱迪·加兰是谁?
奥斯卡、金球奖、格莱美奖得主,AFI评选的百年百大女演员第八位,如果你还不知道,那她饰演的这个角色你一定知道:
经典电影《绿野仙踪》中的小女孩桃乐茜。
朱迪是好莱坞最知名的童星之一,12岁时,她就被米高梅相中,开启了自己的演员之路。但在美女如云的好莱坞,外形稚嫩,心智懵懂的朱迪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剧组人员甚至给她取了个“小驼背”的外号。
直到年,米高梅筹备拍摄《绿野仙踪》,由于秀兰·邓波儿没有档期,作为“替补人员”的朱迪幸运地得到女主角桃乐茜一角,不仅成就了一部影史经典,更因此一举成名,丑小鸭变天鹅。
此后的朱迪,演艺事业顺风顺水,她凭借纯熟的演技和天赋过人的歌声,迅速成长为好莱坞最具号召力的巨星之一,先后被授予奥斯卡最佳青少年演员奖、金球奖、格莱美奖和托尼奖。
然而在风光背后,却是异常残酷的真相。
银幕前,朱迪是人们心中灵动、可爱的美国少女代言人,但在她的公司米高梅面前,这个娇小的女孩只是一台永不停歇的赚钱机器。
与现在的明星一样,唱歌、拍电影和跑活动充斥了小朱迪的日常生活,繁重的工作迅速压垮了她的精神,才18岁,朱迪就需要定期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精神状况。
更过分的是,为了维持桃乐茜纤细少女的荧幕形象,公司每天只让朱迪进食黑咖啡和鸡汤,每隔四小时吃一次控制食欲的药,每天抽80根烟来维持体重。
而晚上失眠时,则粗暴地扔给她两片安眠药。
此时的朱迪还不知道,无节制的药物摄入将持续折磨她一生,为她的人生埋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比冷血的经纪公司更可怕的,是母亲的操控。朱迪的母亲埃塞尔·古姆积极支持她服用兴奋剂和镇定剂,甚至在朱迪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的时候,她甚至没有陪伴在她身边,也没有见她最后一面。
母爱的缺失,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不仅摧毁了朱迪的身体,也影响了她的婚姻。
朱迪一生都在渴求家庭的温暖,她前后经历了五次婚姻,但却仿佛受到诅咒一样,每次都只留下难以弥补的伤害。
她的第一任丈夫婚后没多久就出轨另外一位女演员并与之私奔,第二、三任丈夫除了给她带来可爱的孩子们外,还有无数的家庭问题,即使是奥斯卡或艾美奖,都无法弥补这些伤疤。
人前的美丽辉煌,人后的千疮百孔让朱迪一生都饱受争议,电影《朱迪》选择以这位传奇巨星的人生最后一场演唱会为主线,专注她如何一次次崩溃,又如何一次次把支离破碎的自己拼贴好的过程。
年,47岁的朱迪遭遇事业低谷,她因精神压力被剧组开除,一塌糊涂的财务状况让她居无定所,只能靠带着儿女走穴赚得每日的生活费。
糟糕的生活让朱迪面临失去孩子抚养权的危险,为了留住孩子,朱迪不得不前往伦敦进行巡演。
重回舞台的朱迪备受压力,酗酒和滥用药物的痛苦也一直折磨着她。在正式表演前,濒临崩溃的朱迪把自己反锁在房间内痛哭,直到她的助理闯进房间把她推上舞台。
在后台的老板和工作人员,都以为朱迪一定会搞砸这场表演,但没想到,走上舞台后,那些如鬼魅一般缠绕着朱迪多年的问题瞬间都消失了,她重新变回了那个闪着耀眼光芒的一代巨星。
这场演唱会后,朱迪度过了危机,但可惜,童年遗留的服药、失眠问题都是她走不出的阴影。在演唱会结束后的第六个月,她被第五任丈夫发现死在家里的浴缸中,一代巨星就此陨落。
尸检结果显示,朱迪死于药物过量,但是胃部检测并没有显示她的腹中有任何药物的痕迹。唯一的原因只能是经年累月的滥用药品最终害死了朱迪,而这一切,或许都始于那枚年少时大人们递给小朱迪的药片……
在《朱迪》上映后,《卫报》影评人丹尼·利评论本片“更像一部真实的恐怖电影”,确实,与其说这是一部传记片,不如说它更像是好莱坞童星的残酷写照。
16岁的朱迪就要承担每天18个小时的工作量,更可怕的是,在她尚未成年时,就遭到过米高梅创始人路易·B·梅耶的骚扰,梅耶曾把把手放在她的胸前,对小小年纪的朱迪说:“歌唱要发乎心。”
除了小朱迪,遭遇过骚扰的还有更出名的秀兰·邓波儿,作为影史上最负盛名的童星,4、5岁的秀兰·邓波儿常常被安排和成年男性过于亲密的剧情,甚至还出现过和监护人结婚的桥段。
当时福克斯的制片人曾公然要求秀兰·邓波儿的裙子必须高一点,让她可以在银幕上“不小心”露出内裤。
邓波儿说过一句很出名的话:“6岁那年我就不相信真的有圣诞老人了,有一天,妈妈带我到一家百货商店去看他,可他让我给他签名”。
这句话听起来是在戏谑,但仔细一想却显得残酷而悲惨:一个在大银幕前因童真浪漫而广受追捧的,年仅6岁的小女孩,早就被成人世界消耗殆尽了所有童心。
在日剧《legalHigh》中,古美门曾提到过童星的成功模式:
“成功的童星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像玩偶一般被大人操控,成为可悲的赚钱机器;另一种是变成懂得察言观色、颐指气使的早熟毛孩。”
无论是哪种模式,这些童星都因过早地卷入成人世界,长期处于工作和压力中而被摧毁心智。
比如凭《天生一对》一举成名的琳赛·洛翰,吸毒、收监、滥交等负面新闻一堆,更被毒舌媒体评为“好莱坞四大放荡女之一”;还有《小鬼当家》的主演麦考利·卡尔金,凭借出色的演技成为了好莱坞最有前途的童星之一,后来却卷入了丑闻中。
《ET》的德鲁巴里摩尔,《第六感》的海利乔奥斯蒙,《星球大战前传》的杰克罗伊……在这些曾经备受观众喜爱的童星中,能够摆脱童星阴影的只有少数,更多的小孩,都在少年时突然开始叛逆,最终离开娱乐圈,消失在大众视野里。
而这一切的悲剧,与他们的年少成名不无关系。
像朱迪这样精神和身体受到双重伤害,像秀兰·邓波尔过去的遭遇,某种程度上算是好莱坞大制片厂时代的畸形产物。现代好莱坞的童星产业已日趋成熟,对未成年人有相当的保护机制。
而在我们国内,也有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被推到聚光灯下,有像TFBOYS这样被全民围观着长大的养成系爱豆,有像“小戏骨”那样让一群萌娃模仿成年演员谈情说爱做IP,还有像《爸爸去哪儿》等用萌娃制造话题打造CP。
童星产业越来越火热,却始终没有出现对童星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的详细保护制度。
前年,国内发生了首例利用“招童星”的刑事案件,去年被妈妈虐打的童模妞妞也一度引起全网热议。这些恶性事件之所以出现,除了有父母利用儿女变现的贪心,还有相关保护制度的不够明确。
塑造童星,到底是为了保留镜头前的单纯与天真,还是为了消费与获利,娱乐圈说不清的东西,就需要法律与制度指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