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从徐娇体检谈纵膈肿瘤

近日,年仅十七岁的“星女郎”徐娇,日前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因一次偶然的体检,我被诊断为患有良性纵隔肿瘤,需进行手术治疗。”

纵膈肿瘤是临床胸部常见疾病,只是大都为良性且临床上常无症状,故一般而言较为陌生。

纵膈肿瘤概述

纵膈非器官,而是一解剖区域。在人体内,纵隔位于胸廓中央,上自胸腔入口,下达膈肌,左右以纵隔胸膜和肺相隔,前后以胸骨和脊柱胸段为界。医学上将纵隔分为上下前后四个区域。总的来说,纵隔这个区域里有心脏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气管、胸腺、神经及淋巴组织等,是重要生命器官的所在地。

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心包囊肿、脂肪瘤、神经原性肿瘤、食管囊肿等,除淋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外,多数预后良好。畸胎瘤多见于30岁以下,其余均多发生在40岁以上。

纵膈肿瘤症状

多数良性纵膈肿瘤临床上常无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恶性纵膈肿瘤常见的症状有:

1、胸闷胸痛——各种纵膈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如果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者多为恶性肿瘤。

2、呼吸道压迫——当肿瘤压迫或侵犯肺、支气管时,常引起可嗽、气短,严重时发生呼吸困难。

3、神经系统症状——交感神经受压表现为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等;喉返神经受压表现为声音嘶哑,累及膈神经引起呃逆、膈肌麻痹。

4、心血管症状——心慌、心律不齐、面部、颈部水肿。

纵膈肿瘤类型及分布

1、神经源性肿瘤——为纵隔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据国内外多组报告病例约占25~50%,常发生于肋间神经或脊神经根部;一般良性神经源性肿瘤,临床多无症状,只是在查体时偶然发现,少数病例自觉有胸痛、胸闷及气短,诊断主要靠X线检查。

2、皮样囊肿畸胎瘤——按国内外统计,在纵隔肿瘤中仅次于神经源性肿瘤,居第二位。皮样囊肿常以外胚层为主,囊内含有皮脂腺、毛发及胆固醇结晶;畸胎瘤则来自各胚层,除皮脂腺、毛发外,骨、软骨及牙齿,易由X线照片显出,常位于前下纵隔,主要症状为胸骨后闷胀、胸痛及气短,此类肿瘤一般均为良性,但有40%最后发生恶性变。实质性的畸胎瘤,常常是恶性的,呈园形或卵园形,此与轮廓光滑的皮样囊肿完全相反,个别畸胎瘤呈分叶状,阴影密度一般均匀,术前X线检查有骨、牙齿于肿瘤之内,诊断即可明确,治疗主要是手术摘除。

3、胸内甲状腺及胸腺瘤——胸腺瘤是最常见的前纵隔肿瘤、少数病例是位于后纵隔或胸内其它部位,其发生率在纵隔肿瘤中居第三位。X线检查可见前上纵隔内块影,在斜位照片上显示更为清楚,分别为类圆形块状影或舌形影,其特点是均有向上延伸之条索影伸向胸膜顶部,术中常证实与粘连牵拉有关。胸腺瘤的治疗与纵隔大多数肿瘤一样,首选的治疗手段是早期手术切除肿瘤,良性者效果满意,恶性者应尽量行彻底切除,术后并给予放射治疗,甚至在出现胸膜转移,或者其它局部侵犯体征时,并应争取彻底切除。

4、支气管及食管囊肿

5、心包囊肿

6、纵膈淋巴类肿瘤

7、淋巴瘤——淋巴瘤是4岁以上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淋巴瘤是最常见的儿童纵隔肿瘤,占所有前纵隔肿瘤的75%以上。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乏力、胸腔积液以及气管和上腔静脉常有受压征象。X线检查可见前纵隔有一大的园形肿块,或显示双侧肺门对称性呈分叶状阴影。生长快,常有远位转移,此种情况淋巴肉瘤或何杰金氏病可能性较大。目前诊断纵隔淋巴瘤最主要的方法是:①颈部或锁骨上凹淋巴结活检,一般均能获得诊断;②如病变仅局限于纵隔,可行开胸或纵隔镜活检。除胸腺何杰金氏病外,手术切除并不能提高生存率;放射治疗及化疗仍是治疗淋巴瘤的最主要方法。

8、较少见的纵膈肿瘤——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及软骨瘤等。

纵膈肿瘤常见诊断方法

1、X线检查——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常规胸部正侧位、X线照片及透视检查,可见肿瘤的大小、部位、形状、密度及有否钙化或搏动、是否随呼吸而变形、或随吞咽而上下移动。根据上述这些征象并结合临床症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方法有:支气管造影,断层造影,计波造影,血管造影及纵隔充气造影等。

2、内诊镜检查——胸部平片或分层示有气管、食管移位时,应作气管、食管镜检查,以便了解腔内是否有肿瘤存在。

3、CT扫描与磁共振检查(MRI)——CT扫描与MRI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纵隔肿瘤和囊肿的诊断准确率。CT空间分辨率较高,对显示病变边缘征象、问质性病变与小结病变较MRI好,CT能清楚地显示各种病变的钙化灶,是诊断畸胎瘤的最佳影像方法。MRI在肿瘤与大血管疾病鉴别时不需要造影剂,能够准确地显示血管受侵情况,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图像能够清楚的显示肿瘤的解剖,在判断神经源性肿瘤有无椎管内或硬脊膜内扩展方面优于CT。

4、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为囊性或实性,肿瘤的具体位置及其与心脏、大血管等的关系,并能在其指引下穿刺活检。

5、放射性核素扫描——怀疑胸内甲状腺肿,可作放射核素碘扫描,对异位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的诊断很有帮助。

6、活体组织检查——对腋凹或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可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专家提示

纵隔肿瘤,发病隐匿、缓慢,其病因不明,只能通过定期胸部X线检查才能早期发现。手术是主要治疗措施,一旦确诊此病,应及早手术以防恶变,手术切除的肿瘤经病理诊断为恶性的,还应进行化疗和放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鍐呰挋鍙ゆ渶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
鍗楀畞娌荤枟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㈠摢瀹跺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myc.com/jbzl/2131.html